醫健百科 【貧血】
小兒缺鐵性貧血
缺鐵性貧血不是指體內血液量不足,而是指用來製造血紅蛋白的儲存鐵在身體里已被用盡,红血球生成障碍所致的贫血。而鐵質是人體的必需元素。缺鐵是小童健康的營養缺乏症之一,小童若因缺乏鐵質而引致的貧血症,稱為小兒缺鐵性貧血。若長期小兒長期缺乏鐵質,會影響細胞代謝功能,使身體出現消化道絮亂、循環功能障礙、免疫力低下、精神神經症狀及皮膚病變等問題。
發病原因
1. 體重過輕及早產嬰兒都可能存在缺鐵性貧血,因為新生兒體內鐵含量取決于血容量和血紅蛋白濃度,而血容量與體重成正比。
2. 無法吸收鐵質。急性和慢性感染時,會導致小兒食慾減退,腸胃吸收不好,無法吸收足夠的特質,將會出現缺鐵性貧血。
3. 體內儲存鐵不足。小童在6個月之後,是生長發育旺盛的嬰兒時期,身體對鐵的需求量急劇增加,如果體內儲存的鐵被用盡而且在飲食中吸收鐵的含量不足,即有機會發生貧血。
病癥
多發生在6個月至3歲大,如家長觀察到兒童的表現出現以下問題:
1. 煩躁不安
2. 精神不振,容易疲乏
3. 不愛活動
4. 食慾減退
5. 心跳偏快
6. 面色蒼白,尤其是嘴唇、下眼皮內側面、指甲處。
7. 肝、脾和淋巴結經常輕度腫大
8. 唇側破裂,舌痛
9. 較大年齡的兒童可能會懂表達自己的不適,如頭暈、眼前發黑、耳朵嗡嗡響等。
初期輕微缺鐵是不容易被發現,家長應該留意小童的舉動異常。
高危人群
1. 6個月至3歲小孩
2. 早產兒、雙胞胎或多胞胎的寶寶也容易發生貧血
3. 腸胃較弱的小孩
應做檢查
1. 要診斷小兒缺鐵性貧血,可採用簡單的血液檢查來測定血液中的血紅蛋白量與紅血球數量。若紅血球數量低於正常,將有可能是小兒缺鐵性貧血。
2. 超聲波可發現肝脾是否有輕微腫大。
具體檢查方法應咨詢相關醫生
建議療法
1. 補鐵劑:透過口服補充體內缺失的鐵質來治療缺鐵性貧血。另外維他命C有助腸道對鐵質吸收,因此服用補鐵劑的同時,可服用維生素C, 讓鐵質更容易吸收。
2. 多數發病的原因是飲食不當、偏食,故必須改善飲食。
有些小童只要改善飲食即可治癒。可進食含鐵豐富的食物。例如: 深綠色蔬菜、豆類、肉類、堅果、雞蛋黃、芝麻醬等
3. 如較遲發現,小童的貧血雖然完全恢復,但有機會在形體發育、智力發育受到影響。建議家長要留意小孩的飲食和舉動,判斷孩子是否身體已經出現缺鐵現象。
具體治療方法應咨詢相關醫生
預防方法
改變飲食習慣及服用營養補充劑:多食含高鐵質或維他命C的食物,幫助身體補充鐵質和幫助人體對鐵質的吸收。
相關專科
1. 兒科
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