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醫健百科 【膽管癌】

膽管癌

膽管癌 (Cholangiocarcinoma 或 Bile duct cancer) 是長於膽管的惡性腫瘤,是一種較罕見但致命的癌症,由膽管細胞不受控地異常增生所形成,有擴散到其他部位繼續生長 (Metastasis) 的潛力,患者多介於五十至七十歲。

位於右上腹的肝臟 (Liver) 除了由很多肝細胞組成外,亦有很多血管及膽管 (Bile duct) ,細小的膽管在肝內逐漸匯流成總肝管 (Common hepatic duct),總肝管離開肝臟與從膽囊 (Gall bladder) 延伸出來的膽囊管 (Cystic duct) 匯合成為總膽管 (Common bile duct),連接十二指腸 (Duodenum,小腸的一部分)。 肝臟製造有幫助消化食物中脂肪、吸收維他命A、D、E、K、及排出膽紅素 (Bilirubin,肝回收紅血球產生的副產品)等功用的膽汁 (Bile),經膽管輸送至膽囊作儲存,當食物到達小腸,膽囊便會分泌膽汁至十二指腸,幫助消化。

膽管可被分為「肝內膽管癌」 (Intrahepatic bile duct cancer) 及 「肝外膽管癌」 (Extrahepatic bile duct cancer) 兩類。前者較罕見,於肝內的膽管發生。後者相對普遍,癌細胞增生於肝外的總膽管,有 「肝門膽管癌」 (Perihilar bile duct cancer) 及 「肝內周邊膽管癌」 (Distal extrahepatic bile duct cancer) 兩類。

發病原因

一般細胞會循序生長、分裂、然後老死,但當膽管細胞無法修復的基因出現突變,這些細胞不但不能組成健康組織,更不會如一般細胞般死去,它們不受控地異常增生,形成惡性腫瘤,造成膽管阻塞、膽汁積聚等問題,亦可能會擴散至肝癌及淋巴等部位,導致癌變。
至今,醫學上仍在研究導致膽管癌的基因突變的實際機際,但以下因素被指會增加膽管癌變的風險:
1. 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 (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指膽管組織長期發炎導致受損、纖維化及堵塞,是膽管癌最常見的病因。
2. 膽管囊腫 (Choledochal cysts):膽管內充滿膽汁的囊腫堵塞膽管,導致膽管發炎紅腫及感炎。
3. 膽管結石 (Bile duct stones):膽管感染發炎或膽汁流動受阻均可能導致膽管結石的形成,這些結石刺激膽管壁組織,造成發炎,增加膽管癌的風險。
4. 肝蛭 (Liver fluke,一種中國寄生蟲) 感染
5. 慢性潰瘍性結腸炎 (Chronic ulcerative colitis)

病癥

除了部分人或會有一些非特異的症狀外,早期膽管癌一般不會表現任何明顯病徵,故大多數病人發現自己患有膽管癌時已是中後期,大大增加治療的難度。膽管癌的症狀主要包括:
1. 黃疸 (Jaundice,肝臟分解膽紅素功能出現問題導致體內膽紅素過高):皮膚及眼白變黃、小便呈深啡色、大便呈淺灰色
2. 體重下降、消瘦
3. 食慾不振
4. 噁心、作嘔
5. 腹部疼痛不適
6. 發燒
7. 全身乏力、疲憊

高危人群

1. 五十歲以上:年紀愈大,患肝癌的風險愈高
2. 患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膽管囊腫、膽管結石、肝臟寄生蟲感染、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肝病或膽管病
3. 體重過重、痴肥
4. 酗酒

應做檢查

1. 問診及臨床檢查: 包括觀察、腹部觸診、淋巴結觸診等,檢查患者與膽管癌有關的症狀。
2. 血液檢測 (Blood tests):透過一系列的檢測 – 包括全血細胞計數 (Complete blood count)、肝功能測試 (Liver function tests) 、血清癌性胚胎抗原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癌症抗原19-9 (Carbohydrate antigen 19-9) 等,幫助診斷病人是否患有膽管癌,但需配合影像學檢查才能確診。
3. 腹部超聲波掃描 (Ultrasonography):能顯示長於膽管的腫瘤,病人在接受檢查的四小時前不可飲食。
4. 電腦斷層檢查 (CT scan):比一般X光造影更仔細立體地檢查和確認腫瘤的位置、鄰近血管和膽管的情況及擴散程度,此檢查亦有助醫生了解肝臟的情況。
5. 磁力共振檢查 (MRI scan):能仔細地顯示身體各部 (包括肝部、膽管及鄰近血管等) 軟組織的位置及狀況,有助檢查膽管癌的擴散情況。
6. 內視鏡逆行性膽管胰造影檢查 (ERCP):透過以內視鏡從口探入檢查食道、胃部及十二指腸,然後利用一條幼細的管道探進膽管,並注射顯影劑。透過X光影造影,能清楚地顯示出整個膽管系統及裏面的腫瘤。醫生亦可藉此抽取小量腫瘤組織,以作活組織化驗 (Biopsy)。
7. 經皮穿肝膽管造影檢查 (PTC):功用與ERCP 相同,但此方法透過利用一支幼細的針從右腹皮膚插入肝臟注射顯影劑,代替利用內視鏡。
8. 血管造影檢查 (Angiography):醫生會先於血管注射顯影劑,透過X光造影,有助醫生更清楚了解腫瘤的位置及其血管的供應情況,評估腫瘤是否可透過手術移除。

具體檢查方法應咨詢相關醫生。

建議療法

視乎膽管癌的種類、位置、大小、擴散情況及患者身體狀況,醫生會建議不同的療法,主要包括:
1. 手術治療:
- 透過手術,移除整個腫瘤、鄰近膽管甚至部分肝臟組織,是唯一有效醫治膽管癌的療法。
- 如發現肝內膽管內有結石,需進行手術引流 (Surgical drainage),解決膽管堵塞問題。
- 如患者同時患有黃疸或膽管感染,醫生或需先進行膽管手術引流,待併發症症受控,再決定是否進行腫瘤切除手術。
- 若因腫瘤位置或大小等原因無法進行切除手術,醫生或會透膽管過繞道手術 (Surgical bypass) 或 於膽管內放置支架 (Surgical stent),以解決膽管栓塞的問題。
2. 放射性治療 (Radiation Therapy):利用高強度幅射殺死肝癌細胞,縮小腫瘤,主要適用於無法進行切除手術的腫瘤,效用較化療為佳。由於幅射可能會對鄰近組織造成損傷,故療程初期的副作用一般較為嚴重,主要包括疲憊、噁心、射線經過的皮膚變得紅腫乾燥敏感、血球數量減少等。
3. 化療 (Chemotherapy):利用一種或多種抗癌藥,透過口服或靜脈注射,干擾增生速度高的細胞 (包括癌細胞) 的分裂過程,殺死留在膽管及已擴散出去的癌細胞,主要適用於無法進行切除手術的腫瘤,以縮小腫瘤,但目前療效不大。此療法的副作用主要包括噁心、嘔吐、腹瀉、食慾不振、脫髮、疲憊、容易流血、口腔潰瘍、容易受感染等,大部分的不良反應都是暫時性的,醫生通常會處方藥物紓緩這些症狀。
4. 標靶治療 (Targeted therapy):較新的療法,透過標靶藥物針對及抑制有助癌細胞增長的蛋白質,及阻礙腫瘤組成新血管。多配合放射性治療用於未能接受手術的患者,副作用較一般化療少,普遍包括疲憊、發燒、噁心、食慾不振、高血壓、感染、腹痛、腹瀉等。同時進行放射性治療及標靶治療可令約一成或以下的康復率。

具體檢查方法應咨詢相關醫生。

具體療法應咨詢相關醫生。
預防方法
以下方法有助減低患上膽管癌的風險:
1. 不要吸煙飲酒
2. 避免感炎乙型及丙型肝炎:
- 如家中成員患有乙型肝炎,應盡早接受血液測試,檢測自己有沒有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是否有抗體
- 接種乙型肝炎疫苗
- 不可共用針筒
- 使用安全套、不要進行不安全性行為
3. 及早診治膽管病或肝病
4. 避免體重過重
5. 均衡低脂飲食、多吃蔬果、避免體重過重
6. 作息定時

具體檢查方法應咨詢相關醫生。

預防方法

以下方法有助減低患上膽管癌的風險:
1. 不要吸煙飲酒
2. 避免感炎乙型及丙型肝炎:
- 如家中成員患有乙型肝炎,應盡早接受血液測試,檢測自己有沒有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是否有抗體
- 接種乙型肝炎疫苗
- 不可共用針筒
- 使用安全套、不要進行不安全性行為
3. 及早診治膽管病或肝病
4. 避免體重過重
5. 均衡低脂飲食、多吃蔬果、避免體重過重
6. 作息定時

相關專科

腸胃肝臟科
臨床腫瘤科
內科腫瘤科
外科專科
內科專科
紓緩醫學科
病理科專科

協會

香港防癌會
香港癌症協會
香港癌症基金會
香港臨床腫瘤科學會
香港肝臟移植協康會
香港復康會
再生會
香港創域會有限公司

References

1.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2018)。〈Can Bile Duct Cancer Be Prevented?〉。《American Cancer Society》。擷取自網頁https://www.cancer.org/cancer/bile-duct-cancer/causes-risks-prevention/be-prevented.html
2. The Johns Hopkins Medicine Liver Tumor Center。〈Bile Duct Cancer (Cholangiocarcinoma)〉。《John Hopkins Medicine》。擷取自網頁https://www.hopkinsmedicine.org/liver_tumor_center/conditions/bile_duct_cancer.html
3. AMMF (2015)。〈Bile Duct Cancer (Cholangiocarcinoma)〉。《AMMF – The Cholangiocarcinoma Charity》。擷取自網頁http://ammf.org.uk/cholangiocarcinoma/
4. 香港肝癌及腸胃癌基金。〈膽管癌的症狀及診斷〉。《香港肝癌及腸胃癌基金》。擷取自網頁http://www.hklcf.org/livercancer.php?id=4&pid=12
5.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癌症中心。〈膽道癌簡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癌症中心資訊網》。擷取自網頁http://website.tpech.gov.tw/cancer/%E7%99%8C%E7%97%87%E9%A0%90%E9%98%B2%E8%88%87%E7%AF%A9%E6%AA%A2/%E8%86%BD%E9%81%93%E7%99%8C%E7%B0%A1%E4%BB%8B.htm
6.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2018)。〈Bile Duct Cancer (Cholangiocarcinoma) Treatment (PDQ®)–Health Professional Version〉。《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擷取自網頁https://www.cancer.gov/types/liver/patient/about-bile-duct-cancer-pdq
7. 安健腫瘤治療中心 (2011)。〈膽管癌 - 安健腫瘤治療中心膽管癌簡介〉。《安健腫瘤治療中心》。擷取自網頁http://www.oncare.com.hk/gallbladder-bile-duct-cancers-zh.html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