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健百科 【大腸癌】
大腸癌
大腸 (Colorectum,又稱Large intestine) 連接小腸 (Small intestine) 、是人體消化系統的最後一部分,可被分為結腸 (Colon) 、 直腸 (Rectum) 及 肛門 (Anus) 三部分,腸道中的食物被結腸吸收水份及營養,逐漸變成糞便,透過腸道蠕動被推送進入直腸,最終在肛門排出。
大腸癌 (Colorectal cancer) 是香港最常見的癌症之一,亦是眾多致命癌症中的第二大殺手,超過二千人在2016年因大腸癌死亡。大腸癌是一種由不受控地異常增生的細胞組成的惡性腫瘤 (Malignant tumour),有擴散到其他部位繼續生長 (Metastasis) 的潛力,大部分 (約七成) 長於結腸,其餘的在直腸發生。這些癌細胞異於一般細胞,它們無法發展成健康的大腸組織,大量的癌細胞增長會大大削弱大腸的吸收消化及蠕動功能。
大腸腺細胞癌 (Adenocarcinoma) 是最常見的大腸癌,近百分之九十六的案例都是由腺細胞癌導致,由能分泌粘液的大腸內壁細胞病變導致。其餘較罕見的大腸癌類型包括腸胃道基質腫瘤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ur)、惡性淋巴瘤 (Lymphoma) 、 類癌腫瘤 (Carcinoid tumour) 及 肉瘤 (Sarcoma) 。
發病原因
一般細胞會循序生長、分裂、然後老死,但當大腸細胞的基因出現無法修復的變異時,這些細胞不但不能組成健康組織,更不會如一般細胞般死去,它們不受控地異常增生,形成有擴散能力 (可從血液、淋巴系統或直接傳播到鄰近組織的方式擴散) 的惡性腫瘤,令大腸逐漸失去正常功能。
至今,醫學上仍未能對大腸癌或大腸細胞癌變的成因作出明確的定義,但有研究顯示,大腸瘜肉 (Polyps,由大膠內壁表皮異常增生所致的突起物) 或與大腸癌的發展有關。大腸瘜肉有三大類:腺瘤性瘜肉 (Adenomatous polyps) 、 增生性瘜肉 (Hyperplastic polyps) 及 發炎性瘜肉 (Inflammatory polyps)。增生性及發炎性瘜肉較為常見且不會發展成惡性腫瘤,但前者則有可能異變成大腸癌。另外,大腸內壁細胞出現潰瘍性異變也是大腸癌癌變前期的病變。
病癥
大腸癌的症狀主要包括:
1. 排便習慣出現變化,如有腹瀉、便秘、糞便形狀變成幼條狀
2. 常有排便未清的感覺
3. 下腹腫脹不適或絞痛
4. 直腸出血
5. 大便有血、顏色變深或呈黑色
6. 全身乏力、疲憊
7. 體重無故下降、消瘦
8. 貧血:臉色嘴唇蒼白、手腳冰冷、疲憊、容易頭暈昏厥
以上症狀亦有可能是由較癌症常見的感染、痔瘡 (Haemorrhoids)、腸易激綜合症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等疾病引起,如發現自己有上述病徵,應儘早求醫接受診治。
高危人群
1. 五十歲以上:年紀愈大,患癌的風險愈高
2. 曾患大腸瘜肉、大腸癌、二型糖尿病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發炎性腸道疾病 (Inflammatory bowel syndrome) 或遺傳性腸病 (如連氏綜合症 Lynch syndrome、家族性結直腸瘜肉綜合症 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3. 有慢性結腸炎、大腸瘜肉或大腸癌的家族史
4. 吸煙者
5. 酗酒
6. 過重或痴肥,特別是中央肥胖
7. 多食紅肉及加工肉製品
8. 高脂飲食且缺乏蔬果
9. 缺乏運動
應做檢查
1. 問診及臨床檢查: 包括觀察、腹部觸診、直腸指檢 (Digital rectal exam,醫生透過用穿上潤滑指套的手指從肛門探入直腸以檢查直腸內堅是否有異常的腫塊增生) 等,檢查患者與大腸癌有關的症狀。
2. 糞便隱血檢查 (Fecal occult blood test):檢查病人的糞便樣本是否帶血。
3. 結腸內視鏡 (Colonoscopy) 及活組織檢查 (Biopsy):最有效的檢查方法,利用結腸內視鏡從肛門探入直腸及如結腸,檢查大腸內壁是否有任何異況,並抽取大腸內壁活組織,或如有需要,移除任何可疑的腫塊,以作化驗。此檢查的風險包括腸道出血、穿孔、感染及急性阻塞,不過,這些風險的出現的機會少於百分之一,如病人在接受檢查後出現腹痛或糞便帶血等問題,應及早求診。
4. 大腸鋇劑灌腸造影檢查 (Barium Enema Examination):醫生會先利用管道往直腸灌入鋇劑,透過X光造影,有助醫生更清楚了解大腸異常的情況。
醫生亦可能會透過進行超聲波掃描 (Ultrasonography)、磁力共振檢查 (MRI scan)、電腦斷層檢查 (CT scan) 或 正電子斷層掃描檢查 (PET-CT Scan),進一部了解患者的情況。
具體檢查方法應咨詢相關醫生。
建議療法
視乎大腸癌的種類、位置和大小、擴散情況及患者身體狀況,大腸癌可以有不同的療法,這些方法多合併使用,主要包括:
1. 手術治療:能有效治療早期大腸癌及小部分已擴散至肺部或肝臟的患者。視乎病情及需要,手術治療可分成三類:
- 利用結腸內視鏡移除整個腫瘤,適用於早期未擴散的大腸癌患者。
- 切除部分或整條結腸 (較少用) 及附近的淋巴結。
- 切除部分結腸,並將結腸的末端縫於腹部的一個俗稱「假肛」的造口,解決腸道被腫瘤阻塞的問題,此造口可以是暫時性或永久性的。
2. 化療 (Chemotherapy):利用一種或多種抗癌藥,透過口服、動脈或靜脈注射,在不對普通細胞造成永久損害的情況下,干擾增生速度高的細胞 (包括癌細胞) 的分裂過程,殺死留在大腸及已擴散出去的癌細胞。化療可在手術後作輔助或配合放射性治療使用,降低復發風險;也可在癌細胞擴散至其他部位時單獨進行,以紓緩病情;或在手術前進行,縮小腫瘤以增加手術成功的機會。此療法的副作用主要包括噁心、嘔吐、腹瀉、食慾不振、脫髮、疲憊、容易流血、口腔潰瘍、容易受感染等,大部分的不良反應都是暫時性的,醫生通常會處方藥物紓緩這些症狀。
3. 標靶治療 (Targeted therapy):較新的療法,透過藥物 (如癌思停注射劑Bevacizumab、雷莫司單抗注射劑 Ramucirumab 等) ,針對及抑制有特定蛋白質的癌細胞,副作用較一般化療少,多配合化療進行。醫生或會先從患者取大腸活組織作化驗,以決定此治療是否適合。
4. 放射性治療 (Radiotherapy):利用高強度幅射殺死留在大腸及已擴散出去的癌細胞,縮小腫瘤。電療可在手術前配合化療一併進行,縮小腫瘤以增加手術成功的機會;也可在手術後進行,以降低復發風險;或單獨進行,有減慢腫瘤增長及紓緩症狀、或醫治因年老、身體狀況關係等未能接受手術的患者。由於幅射可能會對鄰近組織造成損傷,故療程初期的副作用一般較為嚴重,主要包括疲憊、噁心、食慾不振、脫髮、皮膚變得乾燥敏感等。
同時,醫生會建議患者戒煙、戒酒、注意飲食、避免進食高脂或吃較容易消化的食物及定期覆診。
具體療法應咨詢相關醫生。
預防方法
以下方法有助減低患上大膠癌的風險:
1. 接受大腸癌篩檢 (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建議四十五歲以上或其他高危人士接受大腸癌篩檢,檢查是否患有大腸瘜肉 (或大腸癌),並及早接受診治,預防癌變
2. 避免進食紅肉及加工肉製品
3. 均衡低脂飲食、多吃含豐富維他命的蔬果及高纖食物 (如蔬果、全穀類食物)
4. 定期作適量運動
5. 避免體重過重,維持健康腰圍 (男士少於90 cm,女士少於80 cm)
6. 不要吸煙飲酒
相關專科
腸胃肝臟科
臨床腫瘤科
內科腫瘤科
外科專科
內科專科
紓緩醫學科
病理科專科
協會
香港防癌會
香港癌症協會
香港癌症基金會
香港臨床腫瘤科學會
香港復康會
香港造口人協會
再生會
香港創域會
銘琪癌症關顧中心
References
1. Patton LL (2016)。《The ADA Practical Guide to Patients with Medical Conditions》。美國:John Wiley & Sons, Inc.。
2. Stein DE (2018)。〈Colorectal cancer - Symptom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BMJ Best Practice》。擷取自網頁https://bestpractice.bmj.com/topics/en-gb/258
3.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2018)。〈Colorectal Cancer〉。《American Cancer Society》。擷取自網頁https://www.cancer.org/cancer/colon-rectal-cancer。
4. 衞生署公共衞生資訊系統 (2018)。〈大腸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衞生署 香港健康寶庫》。擷取自網頁https://www.healthyhk.gov.hk/phisweb/zh/healthy_facts/disease_burden/major_causes_death/cancers/colorectal_cancer/。
5. 醫院管理局 (2018)。〈大腸癌〉。《智友站》。擷取自網頁https://www21.ha.org.hk/smartpatient/SPW/zh-hk/Disease-Information/Cancer-In-Focus/Details/?guid=16866d69-b472-4588-93a6-d6a92d9f00c7。
6.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 (2018)。〈大腸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衞生署 衛生防護中心》。擷取自網頁https://www.chp.gov.hk/tc/healthtopics/content/25/51.html。
7.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衞生署 (2017)。〈認識大腸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衞生署 長者健康服務網站》。擷取自網頁https://www.elderly.gov.hk/tc_chi/common_health_problems/cancer/colorectal_cancer.html。
8. 香港造口人協會 (2014)。〈預防腸癌〉。《香港造口人協會》。擷取自網頁http://www.stoma.org.hk/tc/cancer_preven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