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醫健百科 【糖尿病】

2020年9月1日 上午3:44:07

【糖尿病】糖尿病唔可以食澱粉質同生果?

當在膳食中吸收不了糖分,身體處於低血糖時,肝臟也會釋放肝糖,讓身體血糖升高。所以,糖尿病人哪怕不吃碳水化合物或生果, 也未必能很好地幫助降血糖,反而讓很多膳食纖維及維他命都不能讓身體吸收。 因此,從飲食方面,一定要學會如何選擇食飯,例如,多選擇低GI食物,這樣可以更好地控制...

2020年8月3日 上午8:38:03

【糖尿病】可不可以痊癒?

眾所周知,糖尿病分為一型及二型,兩者成因不一。 一型糖尿病患者只佔整體少數,大約只有2%,而二型糖尿病患者約為98%。但原本最新的研究指出,在二型糖尿病患者中可以根據其不同的特徵再細分為5類糖尿病患者。 5類患者病情都可分為不同的程度,如果採取積極態度,配合飲食、生活習慣、...

2020年6月24日 上午8:55:57

【糖尿病】戒澱粉質和糖便可以控制和改善病情?

糖尿問題困擾著不少的香港人,因為身體不能夠製造足夠的胰島素或者胰島素不能正常發揮作用而令血糖升高,從而出現的代謝病。香港有不少的患者正正受著血糖不穩家情況所影響。 不少人都知道澱粉質及糖都有機會引致血糖上升,認為如果反其道而行,即不吸收任何的澱粉質及糖類,是否能有效控制血糖...

2019年12月4日 上午5:45:07

【糖尿病】脂肪肝的檢查方法及與糖尿病的關係

脂肪肝是怎樣去診斷呢?大致上脂肪肝沒有太多病徵,與糖尿病一樣,輕微的時候你不會有口渴、尿頻等病徵,脂肪肝也是這樣。最好檢查脂肪肝的方法,就是用纖維化掃描,因為單靠傳統的抽血方法是檢查不到的。因為有一半以上的脂肪肝患者驗血報告是正常的,做超聲波的確是一個比較容易的方法。...

2019年9月2日 上午4:10:57

【糖尿病】糖尿病年輕化,應如何避免?

大家可能已經留意到,糖尿病已經改名為糖胖症,因為肥胖是糖尿病的原因,如果父母有糖尿病,子女都會受遺傳影響,若然再加上肥胖,差不多就一定會患上糖尿病。 醫健頻道請來內分泌及糖尿專科,張偉成醫生,為大家解釋肥胖是糖尿病的主因之一,說明9成糖尿病患者都是由肥胖引起,並建議進取預防...

2019年7月17日 上午7:06:52

【糖尿病】注射胰島素會否增加糖尿上眼的風險

糖尿病已是眾所周知的的慢性內分泌疾病,其併發症也有很多。當中最普遍包括糖尿上眼,影響視力。相信不少糖尿病患者都知道,需要透過注射胰島素去控制糖尿病,但卻有人說注射胰島素可能會增加糖尿上眼的風險。究竟是真是假? 什麼時候需要注射胰島素,從而避免糖尿上眼的風險呢?...

2019年6月17日 上午6:54:36

糖尿病飲食控制 | 醫健頻道

糖尿病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都市常見的疾病,它屬於內分泌疾病。由於患者體內血糖過高,身體未能有效分解及處理,因此糖分會由尿液排出體外,形成「糖尿」。糖尿病主要分為一型及二型。一型糖尿病主要與基因及細胞病變有關,故此發病期較早,常見於年輕人,佔糖尿病...

2019年6月4日 下午3:37:20

【飲食】糖尿病人多食水果無妨, 但應吃較酸的水果?

水果含豐富維他命、礦物質和纖維。營養價值高,無疑是健康食品。可是,對糖尿病人而言,進食水果的份量和種類應分外注意。 糖尿病人進食水果的注意事項 水果的甜味來自它本身的果糖。進食水果後,果糖會使血糖提升。而糖尿病人的身體無法有效控制血糖,當進食過多水果時,血糖會升高至超出標準...

2019年5月23日 上午3:32:52

【糖尿病
】內分泌和糖尿專科醫生教你如何控制血糖

控制血糖不是單說只吃少一點便可,而是要整個日常生活去配合。內分泌和糖尿專科胡依諾醫生在此深入淺出地分享控制血糖的關鍵因素 。

2019年5月22日 上午7:11:31

【糖尿病】最新糖尿病檢查和治療方法

「醫生唔打針得唔得呀!」。內分泌和糖尿專科胡依諾醫生跟大家分享最新的糖尿病檢查和治療方法。而且隨住科技進步,醫生更為大家分享當今的針頭粗幼度只有頭髮般那麼細。

2020年8月31日 上午7:39:23

【糖尿病】如何控制血糖?

是否食少一點碳水化合物就能控制好血糖? 是否睇下KOL教學片就能控制好血糖? 並不然,碳水化物,蛋白質,脂肪的比例也非常重要。建議尋找營養師幫助。另外,糖友們除了飲食,生活習慣,運動外,也要配合醫生的建議,藥物的輔助,才能更好控制好血糖。 eHC醫健頻道網站:...

2020年7月6日 上午8:11:01

【糖尿病】代謝手術對治療糖尿病有甚麼作用?

據統計,本港大約有十分之一的人口患有二型糖尿病,大部分人還有肥胖的問題,但是治療糖尿病非常困難,很多病人不能依從治療,比如按時服藥,注射胰島素,控制體重。 然而,醫學界近幾年發現代謝手術(減重手術)可以有效地治療糖尿病,約八成病人手術後糖尿病會大為改善。代謝手術到底是什麼呢...

2020年3月6日 上午4:18:41

【糖尿病】中醫角度解構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種全球性的慢性疾病,而現時全港約有七十多萬人患糖尿病,即每十個當中便有一人是病患者,數目亦有持續上升的趨勢。糖尿病在港如此普及,與港人的不良飲食習慣、肥胖及缺乏運動不無關係。糖尿眼會盲,糖尿腳要截肢等,大家都應略有所聞。糖尿病這麼可怕,中醫對此頑疾又有何妙計呢?醫...

2019年10月15日 上午7:59:04

糖尿病病人進食水果和蔬菜的注意事項

糖尿病與生活習慣、飲食息息相關,糖尿病人可以吃生果,例如橙、蘋果、梨、奇異果、火龍果都可以,但一天不要吃多過一個,但要盡量避免吃西瓜、蜜瓜、芒果、菠蘿等偏甜的生果。而且不要喝果汁,因為果汁吸收得快,所以升糖指數會很高,血糖馬上升高對身體,血管都有負面影響。而蔬菜方而則沒有特...

2019年7月22日 上午6:28:44

糖尿病併發症個案分享

糖尿病併發症諸多,但談及最多還是和眼部有關。情況因人而異,原因也有所不同,但對於糖尿病之類慢性病一定不能置之不理,後果可能自己無法承受。長期檢查及提高警覺才最重要。 醫健頻道請來內分泌及糖尿專科醫生丘思欣醫生和大家分享自己曾遇過的特殊案例以及大家需要注意的細節原因。...

2019年7月10日 上午6:32:46

手腳麻痺唔單止係神經受損徵兆,仲有可能係糖尿病!

手腳麻痺十分常見,你我定都曾遇過,一些局部性、結構性的麻痺問題,通常都與神經線受壓迫有關。所有感覺都需要經過神經線,再傳送訊息給大腦,我們身體才會感到異常。不單如此,原來某些疾病更會特別影響神經線,令感覺神經出現錯亂,例如是免疫系統疾病以及糖尿病,這些疾病會造成對稱性的症狀...

2019年6月4日 下午3:53:24

【飲食】我已經甚少吃甜食,為什麼我仍然患糖尿病?

甜品入面添加了砂糖、黃糖、冰糖等精製糖,因而獲得甜味。進食精製糖後,血糖會升高。若血糖長期維持過高水平,或會損害體內控制血糖的機制。身體一旦未能有效控制血糖,便有患糖尿病的風險。因此,很多人知道少食甜食可減低患上糖尿病的機會。 糖份來源不一定只在甜食上...

2019年6月4日 下午3:27:01

【飲食】糖尿病人應從膳食中戒除碳水化合物?

糖尿病患者應該「控制」而不是「戒除」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經消化後為身體提供糖份,是身體主要的能量來源。 為什麼糖尿病人不應戒除碳水化合物? 戒除碳水化合物不能幫助病人控制血糖。若病人沒有進食碳水化合物,身體糖份在消耗後沒有足夠補充,體內血糖便會大幅下降。當身體探測到血糖不...

2019年5月23日 上午3:23:22

【糖尿病】糖尿病唔可以食澱粉質同生果 ! ?

糖尿病只要不吃澱粉質同生果就可以改善血糖?昨天晚上已經沒有吃飯,為什麼今天早上血糖仍然很高,是不是有糖尿病就不可以吃澱粉質和水果?原來即使不吃澱粉質和水果,並不能幫助調節血糖,因為肝臟會自己釋放糖份,反而有機會缺乏膳食纖維,維他命及礦物質。糖尿病患者應該注意適量攝取糖分份量...

糖尿病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都市常見的疾病,它屬於內分泌疾病。由於患者體內血糖過高,身體未能有效分解及處理,因此糖分會由尿液排出體外,形成「糖尿」。糖尿病主要分為一型及二型。一型糖尿病主要與基因及細胞病變有關,故此發病期較早,常見於年輕人,佔糖尿病症約5%至10%。二型糖尿病比較常見,因二型糖尿病與不良生活習慣有關,常見於較年長人士,包括中年及老年人士,佔糖尿病症約90%至95%。其他糖尿病分類包括:(1)妊娠性糖尿病及(2)繼發性糖尿病。妊娠性糖尿病是指女士在懷孕期間血糖超出正常水平,但一般產後便會恢復正常。繼發性糖尿病是指由其他疾病所誘發的糖尿病,例如是慢性胰臟炎及長期服用類固醇藥物等。糖尿病若沒有得到適當的治療,可引發併發症。糖尿病的併發症分為急性及慢性兩種。急性併發症較為常見,患者會突然出現血糖過高或過低的情況,甚至突然昏迷,需要送院治理。慢性併發症多為血管疾病,由長期糖尿病引發,包括血壓高、冠心病、失明、中風、細胞壞死等。

發病原因

一型糖尿病 (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
一型糖尿病主要是先天因素所導致,患者因細胞病變,無法分泌足夠用以控制血糖的胰島素,體內血糖維持過高水平,糖分透過尿液排出,形成一型糖尿病。

二型糖尿病 (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
二型糖尿病主要是後天因素所導致,患者因不良生活習慣影響,導致體內細胞對胰島素接收出現問題,令身體無法對胰島素產生相應的降血糖反應,所以即使患者身體能製造足夠的胰島素,也沒法降低血糖,令體內血糖維持過高水平,糖分透過尿液排出,形成二型糖尿病。

病癥

1. 容易疲倦
2. 多吃
3. 消瘦、體重下降 (即使多吃了,但體重依然下降)
4. 多尿:頻繁去小便,並且尿量較多
5. 經常覺得口渴
6. 皮膚痕癢
7. 傷口難以痊癒,容易受感染、發炎
8. 視力模糊

高危人群

一型糖尿病:
1. 年輕人
2. 有家族糖尿病病史的人

二型糖尿病:
1. 中年及老年人士 (45歲或以上)
2. 有家族糖尿病病史的人
3. 肥胖人士 (包括超重及中央肥胖人士)
4. 缺少運動的人群
5. 飲食習慣欠佳的人群,特別是經常吃甜食及飲品的人
6. 有吸煙習慣的人群
7. 患有相關疾病的人士,包括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曾中風、其他心血管疾病

應做檢查

由於糖尿病沒有明顯症狀,多數患者都是於併發症出現後才知道自己患上糖尿病,因此高危人士應定期抽取血液樣本檢查血糖指數,及早發現疾病。
空腹檢查血糖指數:測試沒有進食時的血糖指數
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值為 < 5.6 mmol/L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值為 ≥ 7.0 mmol/L (偶然或餐後血糖值為 ≥ 11.1 mmol/L) 若空腹血糖值為5.6 mmol/L至6.9 mmol/L之間,會被歸類為前期糖尿病 葡萄糖耐糖異常測試:服用75克葡萄糖2小時後,測試血糖指數 前期糖尿病患者的葡萄糖耐糖異常測試血糖值為 ≥ 7.8 mmol/L至 11.0 mmol/L 具體檢查方法應咨詢相關醫生。

建議療法

1. 改變飲食習慣,讓胰島素分泌恢復正常:
- 三餐定時定量
- 遠離煙酒
- 減少吃甜食及高熱量的食物
2. 適量運動,保持心血管健康,並同時控制體重,讓胰島素分泌恢復正常
3. 按醫生指示服用藥物:
- 糖尿病一型:於餐後自行進行胰島素靜脈注射
- 糖尿病二型:按情況服用降血糖藥物

具體檢查方法應咨詢相關醫生。

預防方法

1. 保持均衡飲食
- 避免經常進食高糖份及高熱量的食品
- 適量進食高纖食物以穩定血糖
- 少食多餐
- 食用低升糖(low GI)食物
- 調味應以清淡為主
- 減少進食煎炸食物
2. 保持適量運動,控制體重
3. 減少吸煙,包括減少吸入二手煙
4. 避免過量喝酒

相關專科

內分泌專科

協會

香港糖尿聯會
兒童糖尿協會
亞洲糖尿病基金會
糖尿天使
香港糖尿互協會

Reference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