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醫健百科 【胰臟癌】

2019年6月17日 上午6:40:39

胰臟癌症狀 | 醫健頻道

胰臟癌 胰臟是消化系統的其中一個器官,處於胃部和背脊中間。胰臟負責製造有助消化的消化酶,並分泌負責降低血糖的胰島素。胰臟癌(pancreatic cancer)是本港常見的癌症,它是本港排名第六的癌症殺手,發病年齡多於老年期(65歲或以上)。胰臟癌在早期時並無明顯的病徵,當...

胰臟癌

胰臟是消化系統的其中一個器官,處於胃部和背脊中間。胰臟負責製造有助消化的消化酶,並分泌負責降低血糖的胰島素。胰臟癌(pancreatic cancer)是本港常見的癌症,它是本港排名第六的癌症殺手,發病年齡多於老年期(65歲或以上)。胰臟癌在早期時並無明顯的病徵,當病徵浮現時,通常都已經是病發後期,病症亦更難根治。即使胰臟癌發現得早,存活率亦不高。早期胰臟癌的五年存活率只有14%,而晚期的五年存活率只有1%。胰臟癌之所以存活率低,除了是因為難發現外,還因為它有早期擴散傾向,而且胰臟癌對化學治療及放射治療反應一般。加上胰臟本是消化系統的器官,若胰臟出現問題,則會影響營養吸收,導致身體難以對抗病魔。有見及此,高危人士應該定期進行檢查,防患未然。

發病原因

科學界尚未掌握胰臟癌的發病原因,一般認為胰臟癌的起因是由於胰臟細胞產生突變,並不受控地增生。研究指出吸煙者、肥胖者、糖尿病患者及有家族成員曾患胰臟癌者有較高機會患上胰臟癌。

病癥

胰臟癌的病徵包括:
1. 消瘦:因食慾不佳或由於外分泌腺體異常而導致消化不良所引致
2. 噁心、嘔吐:腫瘤壓著消化道,令胃部出現排空困難
3. 上腹部出現硬塊,並感到痛楚:通常晚上痛楚較明顯且嚴重,而且疼痛的程度隨時間增加,不會減少;腫瘤需要有一定程度的大小才會引致腹痛,甚至背痛,換言之,上腹部疼痛多於患病後期出現
4. 腹脹、腹水
5. 黃疸:於皮膚或眼白出現黃疸現象,可以是疼痛性的黃疸或無痛性的黃疸;發生於腫瘤壓迫著膽管的時候
6. 皮膚痕癢
7. 大便呈現陶土色,並出現便秘或腹瀉現象
8. 小便呈現茶色

高危人群

1. 65歲或以上人士
2. 黑人
3. 男性
4. 吸煙者:長期吸煙者比一般人的患病率高出2倍
5. 嗜酒者:長期吸入酒精容易造成慢性胰臟炎,而慢性胰臟炎是導致胰臟癌的其中一個原因
6. 暴飲暴食者
7. 糖尿病病人:患上胰臟癌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7倍
8. 超重或痴肥人士:BMI大於35的人群比一般人的患病率高出1.5倍
9. 長期接觸致癌化學物的人士,如石油、殺蟲藥水等
10. 直系親屬患有胰臟癌者:約5-10%的胰臟癌患者有直系親屬患有胰臟癌
11. 患有慢性胰臟炎的人士:患上胰臟癌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3倍
12. 被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人士:患上胰臟癌的機率比普通人高出大約2倍
13. 少吃蔬果及經常進食動物脂肪的人士

應做檢查

如醫生懷疑病人患上胰臟癌,會因應病人的情況進行以下一個或多個檢查。
1. 腹部超聲波檢查:快速而且便宜,但敏感度比較低,容易漏掉較小的腫瘤
2. 腹部電腦掃描 (CT scan):類似X光,但比X光精密,能進行三維空間(3D)掃描;此掃描需要使用顯影劑,並以電腦掃描身體影像,胰臟癌細胞會慢慢吸收顯影劑,而正常細胞則會快速排除顯影劑,因此能以此分辨癌細胞
3. 磁力共振掃描 (MRI):類似電腦掃描,但以磁力而非X光進行掃描
4. 經皮肝膽道造影:使用針穿刺病人上腹部,利用超聲波或X光來定位,及後把駁有細針的導管放進肝管,並透過導管注入顯影劑以進行造影;此檢查能獲取肝臟內的全膽管圖像;病人需要局部麻醉
5. 內窺鏡逆行膽胰管造影術,並抽取活組織進行化驗:醫生會從十二指腸膽管的開口處,逆方向地把導管放置於膽管或胰管,並進行X光造影;病人需要局部麻醉
6. 活組織檢驗:以細針穿刺皮膚,並由超聲波或電腦引導至癌組織,檢取癌細胞樣本,並以化驗來確定癌細胞的病理

如病人確診胰臟癌,醫生會因應病人的情況進行以下一個或多個檢查,來確定腫瘤的位置、大小、有沒有擴散、擴散到甚麼器官等。
1. 骨掃描
2. 驗血
3. 肺部X光掃描
4. 正電子掃描 (PET scan)
5. 腹腔內窺鏡檢查

具體檢查方法應咨詢相關醫生。

建議療法

胰臟癌的主要療法有4種:(1)外科手術、(2)化學治療、(3)放射治療及(4)標靶治療。
1. 外科手術:以手術切除惡性腫瘤;最常見的手術為「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意指把受癌細胞影響的胰臟部分、十二指腸、膽囊,甚至是部分胃部切除
2. 化學治療:利用口服或靜脈注射的藥物來殺死癌細胞,但由於只用化學治療並不能完全消滅癌細胞,因此化學治療通常是一種輔助治療,病人還需要接受其他治療,如放射治療或外科手術等。
3. 放射治療:利用高能量輻射線準確地破壞癌細胞,並盡量減低對附近正常細胞的影響
4. 標靶治療:使用生物技術,具針對性地阻礙癌細胞突變、增生及擴散,使癌細胞失去生長及修復的功能。

如病人的身體狀況不適合進行以上治療,醫生或會為病人進行以下紓緩治療。
1. 以嗎啡減低腫瘤壓著神經線所產生的痛楚,或以神經傳遞抑壓物質,如藥物或酒精注射,來減低疼痛訊號。
2. 如腫瘤壓著膽管,醫生會為病人在膽管內放置支架來保持管道暢通;如病人腸道被腫瘤阻塞,或需進行引流手術。

具體檢查方法應咨詢相關醫生。

預防方法

1. 戒煙,同時避免吸入二手煙
2. 不要過量攝取酒精
3. 進行適量的運動,同時控制體重
4. 保持飲食均衡,多吃新鮮蔬果及低脂食品,少吃含高動物脂肪及高蛋白的食物
5. 避免接觸化學物

相關專科

腫瘤科

協會

再生會
香港癌症基金會
香港防癌會
香港復康會

Reference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