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醫健百科 【卵巢癌】

卵巢癌

卵巢癌是指卵巢的惡性腫瘤。卵巢癌是全球第七常見女性癌症,亦是香港常見女性癌症第六位,佔女性癌症新症總數 3.8 %。新症每年平均五百多宗。多發生在更年期後,患者年齡平均為51歲。婦女一生中大概有 1/111的機會患上卵巢癌。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 顯示卵巢癌由1996年的296宗新症逐漸增加至2012的 531宗,估計數字仍會持續上升,不容忽視。
雖然卵巢癌的發病率不是最高,但死亡率卻是排第一。而由於腫瘤生長位置隱秘,早期幾乎沒有任何症狀,導致不易被發現。
卵巢由三種主要細胞構成,每種細胞都可能發展成腫瘤。
覆蓋在卵巢表面的上皮細胞可以發展成上皮性腫瘤,上皮性腫瘤是最常見的種類,佔所有卵巢癌的90%。上皮性卵巢癌對於治療的反應良好,但復發的機會率亦較高。
若生產卵子的細胞發生病變,即發展成生殖細胞腫瘤,常見於30歲以下的女性,屬少數的類型,一般是可以治療的。
性索基質腫瘤指製造女性激素的細胞出現癌變,任何年齡的女性都有可能患上這類癌症,屬罕見的類型,治療的成效也不錯。
交界性腫瘤腫瘤會擴散或復發的可能性很小,好發於年紀較輕、更年期前的女性。

發病原因

1) 家族史:近親裡有人罹患乳癌及卵巢癌的話,那女性患者罹患卵巢癌的機會也會提高。這可能與乳癌基因BRCA1與BRCA2帶原有關,研究顯示,若有乳癌基因帶原的患者,罹患乳癌及卵巢癌的機率會大為提升。
2) 一生中排卵的次數較多:初經較早來(小於12歲),較晚停經(大於52歲),代表女性一生之中有月經週期的時期愈長,排卵次數就較多,罹患卵巢癌的機率就變高。不曾生育的女性罹患卵巢癌的機率也會比較高;相反地,如果女性生產次數較多,排卵次數減少,罹患卵巢癌的機率就降低。

3) 乳癌:乳癌患者罹患卵巢癌的機會比較高。

病癥

卵巢癌是本港十大女性癌症殺手之一,由於卵巢深入在盤腔內,初期病徵不明顯,容易被患者忽略,有機會錯過盡早接受治療的時機。有超過2/3的病者初期只有腹部不適,大部份患者在初診時癌症已較為後期。當腫瘤體積增大時,患者會有肚脹、腹部嚴重不適、小便頻密、大便困難、 腳腫或因肺膜積水而引致氣喘等現象。在臨床表現上,卵巢增大是早期的病徵,醫生可從婦科檢查中察覺到;待病情後期,臨床的徵狀包括腹部摸到腫塊、腹脹、腳腫、肺膜積水、腹股溝和頸部淋巴核脹大等。如果長期感到作嘔作悶,腹部隱隱作痛,又或者胃脹,就要盡快求診,若能及早發現可增加治癒機會。其他病徵包括疲倦、食慾降低、體重無故驟變或增加、性行為時感到異常疼痛等。

高危人群

卵巢癌患者多數是中年以上的婦女,亦有少部份是年輕的。高危者包括:
1) 卵巢癌大部分發生在絕經後的婦女。 在所有卵巢癌患者中,大約有一半的 患者,其發病年齡在63歲以上。
2) 研究發現肥胖和卵巢癌有關,過重的女性(BMI指數至少30)換上卵巢癌的發病風險極高。
3) 排卵越多的人,罹患卵巢癌的機率也會變高,在26歲之前懷孕並生育過的女性,其卵巢癌發病風險較低,每一次足月懷孕和分娩都會降低發病風險,如果35歲後才第一次懷孕並生育,或從來沒有懷孕過,卵巢癌的發病風險將會提高。
4) 45歲前曾患乳癌、家人曾患乳癌或卵巢癌,應做基因測驗,一旦發現有基因突變,可考慮切除卵巢。
5) 女性停經後進行荷爾蒙治療、進食排卵藥物也會增加罹患卵巢癌的機率。
6) 服用生育藥物超過一年, 那麼罹患卵巢腫瘤的風險增加,而且這種風在服藥期間又沒 懷孕的女性中最高。
7) 家族史:如果一個女性的家屬曾患上卵巢癌,那麼她的發病風險會大大增加。一些家族史若有乳腺癌和大腸癌,那麼卵巢癌的風險也較高。

應做檢查

醫生會詢問患者病史,然後開始體檢,查看有否有卵巢癌體徵。這些檢查包括盆腔檢查和腹水檢查,觀察卵巢是否腫大以及是否有腹水。進一步的檢驗包括電腦斷層掃描、核磁共振成像掃描以及超聲波,這些都能夠明確盆腔腫塊是否存在。胸部X光檢查,能明確卵巢癌是否有擴散至肺部的跡象。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可以幫助發現細小的癌細胞,因此可以發現卵巢癌是否有轉移。『彩色杜卜勒超音波』可以偵測出腫瘤中的血流,一般而言良性卵巢瘤的血流阻力指數偏高,而卵巢癌則偏低,通常指數小於0.4判斷為卵巢癌,通常指數大於0.6皆為良性瘤,介於0.4和0.6之間則部分為卵巢癌,準確度高達98%。
卵巢癌可分以下四期:
第一期:癌腫仍只局限在卵巢內
第二期:癌腫已伸延至附近組織,但仍局限在盤腔內
第三期:癌腫已侵蝕至腹膜,或已擴散到淋巴系統
第四期:癌細胞已轉移至身體其他主要器官,如肝臟、 肺部等

建議療法

卵巢癌的主要治療手段有外科手術、化療、荷爾蒙治療、標靶治療、放射治療。通常情況下,會採用兩個或多個不同的治療方法相結合。
1. 外科手術:
外科手術是醫治卵巢癌的主要方法,其功用有三: 第一是診斷,第二是將病情準確地分期,而第三是盡可能將癌腫全部切除。切除範圍包括兩側卵巢、子宮體、輸卵管和大網膜;若有需要,肓腸和周圍 的淋巴組織也會一併切除。如果卵巢癌已經轉移,那麼盆腔和腹腔的淋巴結需要取出做病理活檢。同樣,盆腔和腹腔有積液,亦需要取樣化驗分析。腫瘤細胞減滅術就是盡可能地切除惡性腫瘤,其目的就是術後不能允許遺留超過1釐米大小的腫瘤,比術後留下較大腫瘤組織的要好得多。
2. 化療:
若病情需要,醫生亦會考慮在手術前或後採用化療來加強療效。化療是使用抗癌藥物來破壞並擾亂癌細胞的生長和分裂。抗癌藥物通常經由靜脈慢慢地注射入體內,整個療程需六次, 每隔三星期進行一次。化學藥物治療的常見副作用有噁心、嘔吐、脫髮,食慾不振,神經損害,疲憊和血小板降低,這令病人容易收到感染。在卵巢癌的化療過程中,有一種通過導管將化療藥物注入腹腔的化療形式,是爲腹腔化療。導管在手術或經腹腔鏡手術過程中置入。這種化療方式,可以用最集中的藥物劑量來針對腹腔內的癌細胞,藥物也可以通過血液吸收到達癌細胞有可能擴散至腹腔外的區域。但是患者會產生更多腹痛、噁心嘔吐以及其他副作用,
3. 標靶藥:
卵巢癌患者大多會復發,只是時間長短問題,而每一次復發都會更嚴重,標靶藥可以針對BRCA基因突變型卵巢癌,患者服食後,可延遲復發時間,由6.2個月延至15.6個月,有需要更可吃一輩子。

預防方法

1) 口服避孕丸:。服用避孕丸3至 6個月,都能降低風險,即便停藥,低風險仍能維持很多年。最近有一項研究發現,服用長效醋酸甲孕酮或者注射激素避孕的女性,卵巢癌發病風險都較低。但由於口服避孕藥對健康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口服避孕藥前必需根據個人身體狀況並按照醫生囑咐進行。
2)飲食:有研究顯示,女性連續四年保持低脂飲食習慣,可以降低卵巢癌的發病風險。美國癌症協會建議女性進食豐富多樣的健康食品,每天至少兩杯半的蔬菜和水果,以及若干份來源於麵包、麥片、全麥製品、米、意粉和豆類等全穀物食品,少吃紅肉以及加工肉製品。儘管這些飲食建議和卵巢癌發病的關係並不肯定,但堅持健康的飲食習慣,一樣能夠預防其他疾病,包括癌症。
3)鎮痛藥:研究發現阿斯匹林可以降低卵巢癌的發病風險,但是女性服用這些藥物往往是因為其他疾病的治療需要,而不應該作為預防卵巢癌的用藥,這方面的研究仍在繼續。

相關專科

婦科
腫瘤科

協會

香港防癌會
衛生署-卵巢癌

Reference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