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醫健百科 【睪丸癌】

睪丸癌

睪丸是男性特有的生殖器官,主要的用途是製造精子以及分泌男性荷爾蒙(睪酮)。而當其中一個,或兩個睪丸的細胞異常地生長的時候,睪丸癌(Testicular cancer)就會形成。睪丸癌佔男性類癌的1%,當中大部分都是20-45歲的男性。白人是衆多人種中最容易患睪丸癌的人,患者的睪丸通常都會出現腫塊或感到陰囊沉重,嚴重的話會感到睪丸疼痛。

睪丸癌可以分為兩種,精原細胞癌和非精原細胞癌。(有的稱爲生殖性和非生殖性)

• 精原細胞癌(Seminoma):一般出現在30-40歲的男性,生長得比較慢,不過癌細胞有可能從睪丸擴散到淋巴結(Lymph node,人體的免疫器官)。精原細胞癌對放療十分敏感,所以放療是一個很有效的治療方法。

• 非精原細胞癌(Nonsminoma):這種睪丸癌比較常見。它生長速度比較快,通常由不同的癌細胞形成,例如胚胎癌和畸胎瘤。

睪丸癌是香港比較少有的癌症,而且發現得早的話,睪丸癌的治癒率高達95%。不過如果沒有合適的處理也會造成生命危險。

睪丸癌有四個階段,當中包括:

• 零階段:最初的階段,也叫做原位腺或血管
• 第一階段
o 甲:腫瘤只在睪丸裏
o 乙:癌細胞擴散到包繞睪丸的黏膜外層,淋巴腺和輸精管
• 第二階段
o 甲:癌細胞擴散到附近的淋巴結
o 乙:癌細胞擴散到不多於5顆腹腔內的淋巴結
• 第三階段:癌細胞擴散到其他器官(例如肺,肝)

睪丸癌到了第三段就代表癌症到了末期,所以一旦發現就應該及早求醫

發病原因

睪丸癌的成因到至今依然未明,通常都是由睪丸裏的生殖細胞產生突變(例如不受控的分裂)產生而成的。不過也有其他因素會增高睪丸癌的風險。例如隱睪病(Cryptorchidism),也就是睪丸未降到陰囊,或睪丸發育不正常都會大大提高患睪丸癌的機會。如果家族或上一代曾經有人患有睪丸癌,發病的機率也會比較高。

病癥

一般睪丸癌的病徵都比較容易發現,徵狀包括(病徵排名不分先後):
• 睪丸腫大,出現不痛的腫塊
• 陰囊感到沉重
• 陰囊積水
• 腹部/下腹感到隱隱作痛
• 乳腺增大/感到疼痛 (睪丸產生過多的激素影響乳腺)

高危人群

• 20-45歲男性 (相比45歲以上的男性)
• 家族有人患有睪丸癌/有遺傳病的人
• 睪丸異常發育人士
• 患有愛滋病的人(AIDS)或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HIV) 帶菌者
• 患有隱睪病的人(Cryptorchidism) (有大約30%的睪丸癌患者都是隱睪病人)
• 克氏綜合症人士(Klinefelter's syndrome)

應做檢查

超聲波:利用高頻的聲波反射出睪丸和陰囊的圖像,從圖像醫生可以判斷腫塊的性質或腫瘤的大小

血液測驗:病人的血液會被測試有沒有過癌症指標(血液中的腫瘤標志物),例如甲胎蛋白(AFP)。這些標志物是人體有癌細胞事所產生的物質,有助醫生發現身體有腫瘤的存在。

如果超聲波或血液測驗都是呈陽性,醫生會用以下的檢查去獲得更詳細的資料:

CT掃描: 利用X光掃描出病人的身體橫截圖/立體圖,讓醫生可以清楚地看到癌細胞的擴散範圍或癌症的階段

磁力共振:以磁力掃描出病人的身體橫截圖/立體圖,作用和CT掃描一樣

正電子斷層掃描:以正電子斷層掃描出病人的身體。這是一種新的素描方法,正電子斷層掃描可以顯示身體裏的細胞活動,有助醫生監控癌細胞。



額外檢查方法
活檢:醫生會切開腹股取得睪丸的樣本,診斷有癌症後會吧睪丸切除。不過醫生並不建議任何的活檢方法檢查睪丸,因爲活檢會刺激淋巴組織,所以會很容易令癌細胞擴散。

具體檢查方法應咨詢相關醫生。

建議療法

外科手術:手術會切除睪丸上和附近的癌細胞和腫瘤,必要時可能會整顆睪丸切除。通常醫生會從腹股溝中切除睪丸,這方法叫做終端腹股溝睪丸切除術。男性的生育能力不會因此而下降或失去,加上醫生可以把一顆人做睪丸放進陰囊內,令正常人無法分辨當中的不同。不過有時腹部深處的淋巴結被移除時會導致不育(因爲那會阻礙射精)所以先應該和醫生瞭解手術的細節才決定。

放射性治療(Radiation therapy):以高能量射線殺死癌細胞,導致腫瘤萎縮。高能量的光綫可以穿過癌細胞的細胞膜去破壞裏面的基因(DNA),令癌細胞死亡,無法分裂。精原細胞癌對放射性治療十分敏感,因此對精原細胞癌患者非常有效。有時候放射性治療也會用作切除手術後,減低癌症復發機會的方法。不過放射性治療的副作用包括疲勞,腹瀉,噁心和股溝部位出現紅疹。

化學治療(化療):使用抗癌藥物破壞癌細胞的生長能力。通常是手術之後清理剩餘的癌細胞或減低復發機會的方法。醫生會把藥物直接注射到血管裏面,然後藥物就會隨著血液流到全身,對細胞產生藥物效果。由於化療的藥物也會影響到正常的細胞,所以副作用也會相對地多。最常見的副作用包括疲倦,腹瀉,嘔吐,發熱,發冷,咳嗽,口腔疼痛等等。

具體檢查方法應咨詢相關醫生。

預防方法

• 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吸煙和喝過量的酒,不要偏食,也不要時常太夜睡覺。以上的不良生活習慣都對身體有害,尤其是吸煙。吸煙時人體也會吸入大量致癌物質,包括尼古丁,焦油和一氧化碳。有一個美國的癌症研究報告指出,不良的生活習慣佔致癌因素的35%,而在那35%裏面有30%是吸煙造成的,因此吸煙會大大的提升患睪丸癌的機會。
• 不要忍尿:長時間忍尿會令尿液變得濃縮,加上長期留在膀胱裏,尿液裏的化學物質會刺激到黏膜上皮的細胞,很容易就會導致癌症。相反地,多喝水可以幫助身體排毒和清洗膀胱,有助排走尿液的化學物質。
• 做運動:做運動時人體會釋放干擾素(Interferon),這種蛋白質可以增强人體的免疫系統以及有抗癌作用。加上做運動時我們還會流汗,可以幫身體排毒,因此多做運動可以減低癌症的出現。
• 飲食和營養:進食適量的B胡蘿蔔素,維生素B,C和E有助增強免疫力和防癌。
• 保護身體:避免暴露在高輻射或有害化學物的環境下,因爲很多時候那些物質都有致癌成分。

相關專科

如果懷疑或發現患有睪丸癌,可以找以下的專科:
• 泌尿專科
• 癌症/腫瘤科

協會

• 香港防癌協會
• 香港泌尿外科協會
• 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
• 衛生防護中心 (衛生署)
• 安健腫瘤治療中心

References

1. Cancer Treatment Centers of America. (2018). Lymp node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cancercenter.com/terms/lymph-nodes/
2. Charles P. Davis.Testicular cancer (cancer of the testicle). Retrieved from https://www.medicinenet.com/testicular_cancer/article.htm#what_is_testicular_cancer
3. Medline Plus. (August 02, 2018). Testicular cancer. Retrieved from https://medlineplus.gov/ency/article/001288.htm
4. Yahoo知識, Wakaka. (2005). 睪丸癌的起因及預防方法 . Retrieved from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0103000014KK17396
5. 安健腫瘤治療中心. (2011). 睪丸癌的治療. Retrieved from http://www.oncare.com.hk/testicular-cancer-treatments-zh.html#.W3LOsvZuJv0
6. 安健腫瘤治療中心. (2011). 睪丸癌簡介. Retrieved from http://www.oncare.com.hk/testicular-cancer-zh.html#.W3LGzfZuJv1
7. 美中生命科學網站.癌症專區──睪丸癌 (Testicular cancer). Retrieved from http://www.canews.com/Life_Science/Medical_Info/About_Cancer/Cancer_Testicula_001.html
8. 衞生防護中心. (Novermber 13, 2017). 男性常見疾病 - 睪丸癌. Retrieved from https://www.chp.gov.hk/tc/static/80062.html
9. 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 (2018). 睪丸癌. Retrieved from https://www.famplan.org.hk/zh/health-info/common-male-sexual-health-problems/testicular-cancer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