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醫健百科 【陰道癌】

陰道癌

陰道 (Vagina) 是女性生殖器官之一,是連接子官頸 (子官開口) 和身體外面的通道,嬰兒出生時也會經過陰道,故陰道也被稱為生殖道。陰道癌 (Vaginal cancer)
是一種較罕見的癌症,由細胞不受控地異常增生組成的惡性腫瘤 (Malignant tumour) 所導致。所有婦科癌症中只有約百分之二是陰道癌,多影響60至65歲的女性。

陰道癌主要可被分為下列兩類:
1. 陰道鱗狀細胞癌 (Squamous cell carcinoma):最常見的陰道癌,長於陰道內的鱗狀細胞,有可能擴散至肺部、肝臟或骨。
2. 陰道腺細胞癌 (Adenocarcinoma):長於陰道內膜的能分泌粘液的腺細胞,比陰道鱗狀細胞癌更容易擴散至肺部或淋巴結。

發病原因

一般細胞會循序生長、分裂、然後老死,但當陰道細胞的基因出現無法修復的變異,這些細胞不但不能組成健康組織,更不會如一般細胞般死去,會不受控地異常增生。原發性陰道癌較為罕見,大部分陰道惡性腫瘤都是由其他器官 (如子宮、卵巢、膀胱、尿道、直腸等) 擴散至陰道。這些長於陰道的癌細胞也有擴散能力,可從血液、淋巴系統或直接傳播到鄰近組織的方式擴散。至今,醫學上仍未能對陰道癌或陰道細胞癌變的成因作出明確的定義,但有研究顯示,人類乳頭瘤病毒 (HPV)、愛滋病毒 (HIV)、皰疹及輻射等均有可能增加女性患上陰道癌的風險。

病癥

陰道癌的常見症狀主要包括:
1. 停經後陰道出血
2. 性行為時感到痛楚或性行為後出血
3. 陰道分泌帶血及有惡臭
4. 經期之間陰道出血
5. 持續不散的陰道隆起物或痕癢
6. 尿頻
7. 小便時疼痛

高危人群

1. 四十至七十歲的女性
2. 受人類乳頭瘤病毒 (HPV) 感染
3. 受愛滋病毒 (HIV) 感染
4. 患有子宮頸癌
5. 出生前母親曾服用己烯雌酚 (Diethylstilbestrol,一種防流產的藥物)
6. 吸煙者
7. 酗酒

應做檢查

1. 問診及臨床檢查: 包括觀察及骨盆檢查,利用帶手套的手指和窺器探入陰道及直腸,檢查陰道,子宮頸,子宮,輸卵管,卵巢和直腸,患者與陰道癌有關的症狀。
2. 巴氏試驗:利用窺器探入陰道,並將刷子插入陰道,以抽取子宮頸組織作化驗,利用顯微鏡檢查細胞是否有癌變的跡象。
3. 陰道鏡檢查 (Colposcopy):若臨床檢查或巴氏試驗結果異常,醫生會安排病人接受陰道鏡檢查。醫生會先利用窺器探入陰道並使其擴張,並用有照明和放大功能的陰道鏡伸入陰道,檢查子宮頸及陰道。醫生也可以同時抽取組織作活組織檢查。
4. 活組織檢查:從陰道及子宮頸抽取組織作化驗,以顯微鏡檢查細胞是否有癌變的跡象。
5. 造影檢查 (Imaging):醫生可透過X光造影、電腦斷層檢查 (CT Scan)、磁力共振檢查 (MRI Scan) 等檢查陰道及子宮的狀況,也可透過胸部X光造影檢測陰道癌有沒有擴散至其他器官。

具體檢查方法應咨詢相關醫生。

建議療法

視乎陰道癌的位置和大小、擴散情況及患者身體狀況,陰道癌可以有不同的療法,這些方法多合併使用,主要包括:
1. 手術治療:透過手術,移除整個腫瘤及鄰近的淋巴結,部分陰道、整個陰道,甚至子宮、子宮頸及卵巢,是治療陰道癌的主要方法。需要陰道被切除的患者可接受陰道重建手術,令病人在手術後可以進行性行為。曾接受鄰近淋巴結切除手術的病人也可能會出現組織液循環受阻,導致嚴重腳腫,患者或需穿著壓力襪以改善情況。
2. 放射性治療 (Radiotherapy):利用高強度幅射殺死陰道癌細胞,,是另一主要治療陰道癌的方法,若患者病情嚴重,可在配合化療一併進行。疲憊、噁心、食慾不振、脫髮、皮膚變得乾燥敏及血球數量降低是較常見的短期副作用。潛在的長期副作用則由幅射傷害鄰近器官導致,可能引致提早停經、骨骼脆弱、腸管穿孔等問題。
3. 化療 (Chemotherapy):利用一種或多種抗癌藥,透過靜脈注射、口服或局部藥膏,在不對普通細胞造成永久損害的情況下,干擾增生速度高的細胞 (包括癌細胞) 的分裂過程,殺死在陰道及已擴散的癌細胞。化療主要於已擴散的陰道癌,多配合放射性治療進行。此療法的副作用主要包括噁心、嘔吐、腹瀉、食慾不振、脫髮、疲憊、容易流血、口腔潰瘍、容易受感染、經期出現變化、提早停經及不育等,這些不良反應有暫時性的也有長期的,醫生通常會處方藥物紓緩這些症狀。

具體療法應咨詢相關醫生。

預防方法

以下方法有助減低患上陰道癌的風險:
1. 安全性行為:進行性行為時使用避孕套,避免感染人類乳頭瘤病毒
2. 接種人類乳頭瘤病毒疫苗
3. 不要吸煙飲酒

相關專科

婦產科
臨床腫瘤科
內科腫瘤科
外科專科
內科專科
紓緩醫學科
病理科專科

協會

香港防癌會
香港癌症協會
香港防癌天使協會
香港癌症基金會
香港臨床腫瘤科學會
香港復康會
再生會
香港創域會
銘琪癌症關顧中心

References

1.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2018)。〈Vaginal cancer〉。《NHS Choices》。擷取自網頁https://www.nhs.uk/conditions/vaginal-cancer/
2.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2018)。〈Vaginal cancer〉。《American Cancer Society》。擷取自網頁https://www.cancer.org/cancer/vaginal-cancer
3. 香港綜合腫瘤中心 (2017)。〈陰道癌的治療〉。《香港綜合腫瘤中心》。擷取自網頁http://www.hkioc.com.hk/tc/article/1129
4. 香港大學李嘉誠學院婦產科學系及香港防癌會。〈女性癌症〉。《年年護妳》。擷取自網頁http://www.careyoudeserve.org.hk/%E5%A5%B3%E6%80%A7%E7%99%8C%E7%97%87/
5. 聯合線上公司 (2018)。〈陰道癌〉。《元氣網》。擷取自網頁https://health.udn.com/disease/sole/63994

bottom of page